部门联动 创新举措
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
安徽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组成员、副厅长 刘少华
安徽省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决策部署,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,强化部门联动,创新政策措施,优化公共服务,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4%以上。
一、强化部门联动
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系统工程来抓,凝聚力量,统筹推进。一是高位部署推动。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工作首位,成立由省长任组长,常务副省长、分管副省长为副组长,36个部门组成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,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题,并纳入政府考核和高校评估。二是部门协调联动。省人社与教育联合出台文件、签订协议,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协调联动机制,共同开展就业创业服务,统筹推进就业创业项目,衔接做好就业统计分析,协同开展工作绩效评价,实现毕业生离校前后服务无缝街接。三是加强指导激励。会同省教育厅,对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真抓实干、成效明显的高校,给予一定资金支持,示范带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。
二、优化资源对接
将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向校内延伸,推进校内外资源优化对接,支持做好离校前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。一是开展专家指导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,集聚社会力量参与高校就业指导。会同省教育厅等部门成立省级“启明星”就业指导专家团,进校园开展“就有未来”专家服务活动,通过视频直播等方式,开展个性化辅导,规划职业路径,增强职业素养、形成合理预期、提升求职能力,累计受众超过31万人次。二是支持校园招聘。配合省教育厅打造不同层次、不同类别的校园招聘会,今年以来举办招聘会1.4万余场,提供岗位90万个。创新落实校园招聘会补贴,按照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人数,以每人60元标准,支持高校开展校园招聘,累计发放补贴资金967万元。三是加强创业培训。将创业培训对象扩大至毕业前1年,重点开展创业意识、创业模拟实训,分别给予100元、1300元补贴,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。在高校认定创业学院40所,组建省级“筑梦”创业导师百人团,为毕业生创业提供专业化指导。支持教育部门和高校组织开展创业大赛。
三、提供精准帮扶
抓住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就业帮扶这个重点难点,综合运用多种举措,确保未就业毕业生尽快实现就业。一是及早部署信息采集。每年6月,我厅会同省教育厅印发通知,及早部署高校采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信息,明确职责责任,明确时间节点,明确采集要求,共同审核比对,逐级分解下达至乡镇(街道)、社区。二是开展精准帮扶。运用短信向未就业毕业生精准推送政策服务,今年共发送手机短信15万条。根据未就业毕业生需求,分类提供职业指导、职业培训、岗位推介等服务,把就业困难的纳入启航计划,实施兜底帮扶。常态化开展“周三招工”“周六招才”和特殊群体、地方特色招聘的“2+N”系列活动,用好安徽公共招聘网,搭建线上线下对接平台。建立定期通报制度,委托第三方电话回访就业帮扶效果。目前,全省共登记2019届未就业毕业生60859人,已开展就业帮扶52262人。三是实施三年六万青年见习计划。将就业见习纳入省政府民生工程,多渠道开发见习岗位,做好见习对接。同时,将见习补贴标准由每人每月不低于1400元提高至2000元。截至10月底,已组织21157人参加就业见习。
四、创新政策措施
发挥政策措施激励作用,优化政策落实方式,支持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。一是支持企业就业。对毕业生赴小微企业就业实施“双向激励”,在给予小微企业社保补贴的同时,对毕业生给予每人3000元就业补贴。同时,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或在新业态就业,给予灵活就业社保补贴。二是开发基层特定岗位。创新开发12000个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,吸纳离校2年内未就业毕业生,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毕业生,按照特事特议的办法优先安排。三是加大创业支持力度。推进“整贷直发”创业担保贷款模式,设立青年创业引导资金2亿多元。通过“安徽省创业服务云平台”为大学生等创客免费发放创业金币,用于购买各类创业服务。实施青年创业工程,认定青年创业园25个、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61个。支持高校建设一批省级大学生创业创新示范基地,每个基地给予120万元支持。四是巩固提升“智慧审批”。按照“放管服”改革要求,简化政策审批程序,创新运用支付宝城市服务、微信小程序、安徽政务服务网、阳光就业网开展求职创业补贴网上申报,打通人社、教育、民政、财政、扶贫办、残联部门数据,自动审核申请信息,基本实现补贴发放“一次不用跑”。截至目前,已有55716名2020届毕业生通过系统审核,比2019届增长65.5%,涉及补贴资金8300多万元。
下一步,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坚决贯彻党中央、国务院稳就业决策部署,认真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,全力以赴,真抓实干,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。